校对:o

附录四


 

 

丛说二百二十则


 

(4150)


 

41、  《容斋四笔》:《新唐书·杜甫传》曰: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,至歌诗,独推曰“李、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”,诚可信云。予读韩诗,其称李、杜者数端。《石鼓歌》曰:“少陵无人谪仙死,才薄将奈石鼓何!《酬卢云夫》曰:“高揖群公谢名誉,远追甫、白感至诚。《荐士》曰:“国朝盛文,子昂始高蹈。勃兴得李、杜,万类困凌暴。《醉留东野》曰:“昔年因读李白、杜甫诗,长恨二人不相从”。《感曰:“近怜李、杜无检束,烂熳长醉多文辞。”并《唐书》所引,盖六用之。

 

42、  苏东坡《书黄子思诗集后》:予尝论书,以为钟、王之迹,萧散简远,妙在笔墨之外。至颜、柳,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,极书之变,天下翕然以为宗师,而钟、王之法益微。至于诗亦然,苏、李之天成,曹、刘之自得,陶、谢之超然,盖亦至。而李太白、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,凌跨百代,古今诗人废。然魏、晋以来,高风绝尘亦少衰矣。

 

43、  《朱子语类》:作诗先看李、杜,如士人治本经,本既立,方可看苏、黄以次诸家。

 

44、  《沧浪诗话》:诗之极至有一,曰入神,诗而入神,至矣尽矣,蔑以加矣,惟李、杜得之,他人得之盖寡也。

 

45、  《沧浪诗话》:李、杜数公,如金翅劈海,香象渡河,下视郊、岛辈,直虫吟草间耳。

 

46、  《韵语阳秋》:李太白、杜子美诗,皆掣鲸手也。余观太白《古风》、子美《偶题》二篇,然后知二子之源流远矣。李云“《大雅》久不作,吾衰竟谁陈。《王风》委蔓草,战国多。则知李之所得在《雅》。杜云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知。《骚》人嗟不见,汉道盛于斯。则知杜之所得在《骚》。


47、  《诗人玉屑》:作诗者,陶冶万物,体会光景,必贵乎自得。盖格有高下,才有分限,不可强力至也。譬之秦武阳,气盖全燕,见秦王则战掉失色。淮南王安虽为神仙,谒帝犹轻其举,此岂由素习哉?予以为少陵、太白当险阻艰难,流离困踬,意欲卑而语未尝不高。至于罗隐、贯休得意于偏霸,夸雕逞奇,语欲高而意未尝不卑。乃知天禀自然,有不能易也。

 

48、  吕居仁《江西宗派图序》:唐自李、杜之出,焜耀一世,后之言诗者,皆莫能及。

 

49、  郝经《与撖彦举论诗书》:诗之所以为诗,所以歌咏性情者,只见三百篇耳。秦、汉之际,《骚》赋始盛,大抵怨讟烦冤从谀侈靡之文,性情之作衰矣。至苏、李赠答,下逮建安,后世之诗始立根柢,:简静高古,不事夫辞,犹有三代之遗风。至潘、陆、颜、谢,则始事夫辞,以及齐、梁,辞遂盛矣。至、杜兼魏、晋以追《风》、《雅》,尚辞以咏性情,则后世至也,然而高古不逮夫苏、李之初矣。

 

50、  虞伯生《傅于砺诗序》:唐人诸体之作,与代终始,而李、杜为正宗。


注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