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录四
丛说二百二十则
(81—90)
81、 宋濂《答章秀才论诗书》:杜子美上薄《风》、《雅》,下该沈、宋,才夺苏、李,气吞曹、刘,掩颜、谢之孤高,杂徐、庾之流丽,真所谓集大成者,而诸作皆废矣。并时而作,有李太白宗《风》、《骚》及建安七子,其格极高,其变化若神龙之不可羁。
82、 《屠纬真文集》:或谓杜万景皆实,李万景皆虚,乃右实而左虚,遂谓李、杜优劣在虚实之间。顾诗有虚,有实,有虚虚,有实实,有虚而实,有实而虚,并行错出,何可端倪。且杜若《秋兴》诸篇,托意深远,《画马行》诸作,神清横逸,直将播弄三才,鼓铸群品,安在其万景皆实?李如《古风》数十首,感时托物,慷慨沉着,安在其万景皆虚?
83、 《李诗通》:太白诗宗《风》、《骚》,薄声律,开口成文,挥翰雾散,似天仙之词;而乐府诗,连类引义,尤多讽兴,为近古所未有。迄今称诗者,推白与少陵为两大家,曰李、杜,莫能轩轾云。
84、 《渔隐丛活》:《钟山语录》云:杜甫固奇,就其分择之,好句亦自有数。李白虽无深意,大体俊逸,无疏谬处。
85、 《中山诗话》:欧公不甚喜杜诗,谓韩吏部绝伦。吏部于唐世文章,未尝屈下,独称道李、杜不已。欧贵韩而不悦子美,所不可晓。然于李白甚赏爱,将由李白超越飞扬为感动也。
86、 《扪虱新话》:唐世诗称李、杜,文章称韩、柳。今杜诗语及太白处,无论数十篇;而太白未尝有与杜子美诗,只有“饭颗”一篇,意颇轻甚。论者谓以此可知子美倾倒太白至难。晏元献公尝言:韩退之扶导圣教,铲除异端,是其所长。若其祖述坟、典,宪章《骚》、《雅》,上传三古,下笼百氏,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,子厚一人而已。然学者至今但雷同称述,其实李、杜、韩、柳,岂无优劣?达者观之,自可默喻。
87、 《杨升庵外集》:论诗文雅正,则少陵、昌黎。若倚马千言,放辞追古,则杜、韩恐不及太白、子厚也。
88、 《杨升庵外集》:杨诚斋云:李太白之诗,列子之御风也;杜少陵之诗,灵均之乘桂舟、驾玉车也。无待者,神于诗者与有待而未尝有待者,圣于诗者与?宋则东坡似太白山谷似少陵。徐仲车云:太白之诗神鹰瞥汉,少途之诗骏马绝尘。二公之评,意同而语亦相近。予谓太白诗仙翁、剑客之语,少陵诗雅士、骚人之词。比之文,太白则《史记》,少陵则《汉书》也。
89、 《诗辨坻》:工部老而或失于俚,赵宋藉为帡幪;翰林逸而或流于滑,朔元拾为香草。歌行,李飘逸而失之轻率,杜沉雄而失之粗硬,选家辨其两短,斯为失之。
90、 陶开虞《说杜》:以天分胜者近李,以学力胜者近杜,学者各自审焉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