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录四
丛说二百二十则
(151—160)
151、《南部新书》:《蜀道难》,或曰作于天宝初,或曰作于天宝末,二说皆出于后世。以意逆之,曰“此为房、杜危之也”。陆畅去白未远,作《蜀道易》以美韦皋,传之当时。而《蜀道难》之词曰:“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。”其意必有所属,房、杜之说盖近之矣。
152、《唐诗纪事》:《严武传》:武为剑南节度使,房璋以故相为部内刺史,武慢倨不为礼。最厚杜甫,然欲杀甫数矣。李白为《蜀道难》者,乃为房、杜危之也。《韦皋传》:天宝时,李白为《蜀道难》以斥严武,陆畅更为《蜀道易》以美韦皋。《摭言》云:太白自蜀至京,以所业贽谒贺知章。知章览《蜀道难》一篇,扬眉谓之曰:“公非人世人,岂非太白星精耶?”然则《蜀道难》之作久矣,非为房、杜也。
153、《日知录》:《严武传》:李白作《蜀道难》者,乃为房、杜危之也。此宋人穿凿之论,其说又见《韦皋传》。盖因陆畅之《蜀道易》而造为之耳。李白《蜀道难》作,当在开元、天宝间,时人共言锦城之乐,而不知畏涂之险,异地之虞。即事成篇,别无寓意。及玄宗西幸,升为南京,则又为诗曰:“谁道君王行路难?六龙西幸万人欢。地转锦江成渭水,山回玉叠作长安。”一人之作,前后不同如此,亦时为之矣。
154、徐而庵《说唐诗》: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,篇中凡三见,与《庄子·逍遥篇》同。吾尝谓作古诗长篇,须读《庄子》、《史记》。子美歌行,纯学《史记》;太白歌行,纯学《庄子》。
155、《韵语阳秋》:李太白《古风》两卷,近七十篇,身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,或欲把芙蓉而蹑太清,或欲挟两龙而凌倒影,或欲留玉舄而上蓬山,或欲折若木而游八极,或欲结交王子晋,或欲高揖卫叔卿,或欲借白鹿于赤松,或欲飡金光于安期,岂非因贺季真有谪仙之目,而因为是以信其说耶?抑身不用,郁郁不得志,而思高举远引耶?尝观其所作《梁父吟》,首言钓叟遇文王,又言酒徒遇高祖,卒自叹己之不遇,有云“我欲攀龙见明主,雷公砰訇震天鼓。帝旁投壶多玉女,三时大笑开电光,倏烁晦冥起风雨。阊阖九门不可通,以额扣关阍者怒”。人间门户,尚不可人,则太清倒景,岂易凌蹑乎!太白忤杨妃而去国,所谓“玉女起风雨”者,乃怨怼妃子词也。
156、赵宦光《弹雅》:“黄云城边乌欲栖”,“边”一作“南”,声调便恶,此用字阴阳之殊。
157、范德机评:汉、魏诗多不可点,所以为好者,其气象自不同耳。李诗好处亦难点,点之则全篇有所不可择焉。若《乌栖曲》与《乌夜啼》,可谓精金粹玉矣。
158、《怀麓堂诗话》:国初人有作九言者,谓“昨夜西风摆落千林梢,渡头小艇卷入寒塘坳”,以为可备一体。不知九言起子高贵乡公,鲍明远、沈休文亦有此体。唐人则李太白《蜀道难》“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,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”,《杜集》中“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,置在迎风露寒之玉壶”,又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”,此九言之最妙者。诗有十字成句者,太白“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,丹砂成骑龙飞上太清家”。又有十一字成句者,杜诗“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,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”,李诗“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”,韦应物诗“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”;若坡公“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”,似可读作两句矣。
159、《杨升庵外集》:扬子云《长杨赋》:“西压月?,东震日域。”服虔注以为日月所生,恐非。李太白诗“天马来出月支窟”,月窟,即指月支之国。日域,指日逐单于也。盖借日月字以形容威伏四夷之远耳,太白妙得其解矣。
160、《杨升庵外集》:王彦辅曰:古之善赋诗者工于用人语,浑然若出于己意,予于李、杜见之。颜延年《赭白马赋》曰:“旦刷幽、燕,昼秣荆、楚。”子美《骢马行》云“昼洗须腾泾、渭深,夕移可刷幽、并夜”,太白《天马歌》云“鸡鸣刷燕晡秣越”,盖皆用颜赋也。韩退之曰“李、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”,信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