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三十六


 

 

外记一百九十四则

 

右记法书二十五则


 

(1-12)


 

1、《宣和书谱》

李白,字太白,生于巴西。弥月之初,母梦长庚,故因以取名。丱岁知通书,及长好击剑,落落不羁束,喜与酒徒纵饮,世有六逸、八仙之目。贺知章一见,号谪仙人,荐之明皇,以布衣见金銮殿。为降辇步迎,如见园、绮。论当世务,草《答蕃书》,笔不停缀。帝嘉之,以宝床赐食于前。手为和羹,令待诏金马门,当时荣之。未几,不为亲近所喜,有诏放还。徘徊江左,依李阳冰,爱谢家青山,有终焉之志。澄江月满,孥舟夜渡,著宫锦袍,吟啸其间,端是风尘表物也。唐人作诗,未有如杜甫,时白亦得差肩于甫。至其名章俊语,郁郁芊芊之气,见于毫端者,固已逼人,是岂可与泥笔墨蹊径者争工拙哉!尝作行书,有“乘兴踏月,西入酒家,不觉人物两忘,身在世外”一帖,字画尤飘逸,乃知白不特以诗名也。今御府所藏五,行书《太华峰》、《乘兴帖》,草书《岁时文》、《咏酒诗》、《醉中帖》。

 

2、 陈騤《中兴馆阁录》

中兴馆阁储藏名贤墨迹一百二十六轴,有李白《廿日醉题》诗一,《送贺八归越》诗一。

 

3、《清河书画舫》

贾似道留心书画,家藏名迹多至千卷,其宣和、绍兴秘府故物,往往乞请得之,有李白《乘兴帖》。

 

4、 黄山谷《题李白诗草后》

予评李白诗,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,无首无尾,不主故常,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。及观其藁书,大类其诗,弥使人远想慨然。白在开元、至德间,不以能书传,今其行草,殊不减古人,盖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者与?

 

5、《墨庄漫录》

润州苏氏家,有李太白《天马歌》真迹。

 

6、 黄山谷《跋翟公巽所藏石刻》

李翰林醉墨,是葛八叔忱赝作,以尝其妇翁,诸苏果不能别,盖叔忱翰墨,亦自度越诸贤,可宝藏也。

 

7、 何薳《春渚纪闻》

李太白醉草,葛叔忱戏欺其妇公者,山谷尝言之矣。虽自九天分派,不与万李同林。步处雷惊电绕,空余翰墨窥寻。此赵德麟跋薳所藏李太白醉草后,其实自谓也。

 

8、《邵氏闻见后录》

世传李太白草书数轴,乃葛叔忱伪书。叔忱豪放不群,或叹太白无字画可传,叔忱偶在僧舍,纵笔作字一轴,题之曰“李太白书”。且与其僧约,异日无语人,盖欲其僧信于人也。其所谓得之丹徒僧舍者,乃书之丹徒僧舍也。今世所传《法书要录》、《法书苑》、《墨薮》等书,著古今能书人姓名尽矣,皆无太白书之品第也。太白自负王霸之略,饮酒鼓琴,论兵击剑,炼丹烧金,乘云仙去。其志之所存者,靡不振发之,而草书奇崛如此,宁谦退自晦,无一言及之乎?叔忱翰墨自绝人,故可以戏一世之士也。晁以道为予言如此。

 

9、《广川书跋》

藁书世传李太白遗文,或谓谢氏子弟诳武功苏才元所书,更不复详考所出,而推举过重,便谓不减鲁公。然此书虽少绳墨,不可考以法度,要是轩前轾后,度越凌突,令人想见酒酣赋诗时也。王僧虔论书,或以其人可想,或以其法可存,世人㤅。李太白名,至伪书一卷,亦声价增重,岂以人可想故耶!

 

10、《杨升庵外集》

李白在开元间,不以能书名,今其行草,不减古人,《龙江梦余录》载其二帖是也。《本事诗》言,太白笔迹遒利,凤跌龙孥。今世传有二帖。

 

11、《杨升庵外集》

蜀之石泉,禹生之地,谓之禹穴。其石杳深,人迹不到,顷巡抚仪封刘远失修《蜀志》,搜访古碑刻有“禹穴”二字,乃李白所书。

 

12、《潜确居类书》

禹穴在四川石泉县治之北石纽村,大禹生此。石穴杳深,人迹不到。掘地得古碑,有“禹穴”二字,乃李白所书,识者因疑会稽禹穴之误。


注释

  • 1. 《宣和书谱》是中国【北宋】宋徽宗宣和(1120年)年间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书法书目。全书20卷,著录宣和时御府所藏历代法书墨迹,包括197人的1344件作品,按帝王及书体分类设卷 。每种书体前有叙论,述及各种书体的渊源和发展,依次为书法家小传、评论,最后列御府所藏作品目录。体例精善,评论精审,资料丰富。
  • 2. 【宋】陈騤(1128~1203),字叔进,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高宗绍兴二十四年(1154)进士。光宗绍熙元年(1190),知贡举。三年,权礼部尚书,同知枢密院事。《中兴馆阁录》南宋 陈骙 编撰,记录了自南宋建立以来皇家图书馆(中兴馆)的历史。
  • 3. 【明】张丑(1577年~1643年),明代书画收藏家、文学家。原名张谦德,一作广德,字叔益。后改名丑,字青甫,号米庵,别号亭亭山人。昆山(今江苏省昆山)人,善鉴藏,知书、画,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著《清河书画舫》十二卷,对“鉴定之学”作了较为深入的叙述:“鉴赏二意,本质不同”,指出了各种鉴赏的方法,认为应该先看精神、气质,再看有无皇家收藏记载,有无名人题跋,要买纸画,不要买绢画,因为“纸寿千年”。
  • 4. 【宋】黄庭坚(1045年6月12日—1105年9月30日),字鲁直,乳名绳权,号清风阁、山谷道人、山谷老人、涪翁、涪皤、摩围老人、黔安居士、八桂老人,谥号文节,世称黄山谷、黄太史、黄文节、豫章先生。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,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。北宋大孝子,《二十四孝》中“涤亲溺器”故事的主角。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江西诗派开山之祖。
  • 5. 【宋】张邦基,约公元1131年前后在世,字子贤,高邮人。生卒年月均不祥,宋高宗绍兴初前后在世。平生事迹不祥。喜藏书;著有《墨庄漫录》十卷。
  • 6. 黄山谷,见上注。
  • 7. 【宋】何薳(1077-1145):字子楚,一字子远,晚号韩青老农,浦城(今属福建)人。何去非之子。其父何去非,曾由苏东坡推荐为官。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卒,年六十九。著有《春渚纪闻》。
  • 8. 【宋】邵博 (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),字公济,洛阳人,邵伯温之次子。著有《邵氏闻见后录》三十卷,又称《闻见后录》,是宋人邵博创作的回忆录。
  • 9. 【宋】董逌(音攸),字彦远,东平(今山东东平县)人,北宋藏书家、书画鉴定家。靖康末,官至司业,迁徽猷阁待制,以精于鉴赏考据擅名。董逌依其藏书撰《广川藏书志》二十六卷,已佚,另著有《广川画跋》六卷、《广川书跋》十卷、《广川诗故》四十卷。
  • 10. 【明】杨慎(1488年12月8日 —1559年8月8日),字用修,初号月溪、升庵,又号逸史氏、博南山人、洞天真逸、滇南戍史 、金马碧鸡老兵等。四川新都(今成都市新都区)人,祖籍庐陵(今江西省吉安市)。明代文学家、学者、官员,明代三才子 [181] 之首,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。
  • 11. 见上注。
  • 12. 【明】陈仁锡(1581年——1636年),字明卿,号芝台,长洲(今江苏苏州)人,明代官员、学者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,授翰林编修,因得罪权宦魏忠贤被罢职。崇祯初复官,官至国子监祭酒。陈仁锡讲求经济,性好学,喜著述,有《四书备考》、《经济八编类纂》、《重订古周礼》、《陈太史无梦园初集》、《潜确居类书》等。
  • 0. 以上注释来自网络,仅供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