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全集卷之三
乐府三十首
远 别 离
江淹作《古别离》,梁简文帝作《生别离》,太白之《远别离》、《久别离》二作,大概本此。
远别离,古有皇、英之二女[1],
乃在洞庭之南,潇湘之浦[2]。
海水直下万里深, 谁人不言此离苦[3]。
我纵言之将何补,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[6]。
雷凭凭兮欲吼怒,尧、舜当之亦禅禹。
君失臣兮龙为鱼,权归臣兮鼠变虎。
帝子泣兮绿云间[11],随风波兮去无还。
恸哭兮远望,见苍梧之深山。
苍梧山崩湘水绝,竹上之泪乃可灭[12]。
萧士赟曰:此篇,前辈咸以为上元间李辅国张后矫制迁上皇于西内时,太白有感而作。余曰:非也。此诗大意谓无借人国柄,借人国柄则失其权,失其权则虽圣哲不能保其社稷、妻子,其祸有必至之势。
诗之作,其在天宝之末乎?
按唐史《高力士传》曰:天宝中,帝尝曰:朕春秋高,朝廷细务问宰相,蕃夷不龚付诸将,宁不暇耶?又尝斋大同殿,力士侍,帝曰:海内无事,朕将吐纳导引,以天下事付林甫,若何?力士对曰:天下大柄,不可假人。威权既振,谁敢议者?自是国权卒归于林甫、国忠,兵权卒归于禄山、舒翰。
太白熟观时事,欲言则惧祸及己,不得已而形之诗,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,所谓皇、英之事,特借之以隐喻耳。
曰日,曰皇穹,比其君也。曰云,比其臣也。日惨惨兮云冥冥,喻君昏于上,而权臣障蔽于下也。猩猩啼烟鬼啸雨,极小人之形容,而政乱之甚也。尧、舜当之亦禅禹而下,乃太白所欲言之事,权归臣下,祸必至此,诗意切直著明,流出胸臆,非识时忧世之士,存怀君忠国之心者,其孰能与于此哉!
胡震亨曰:此篇借舜二妃追舜不及、泪染湘竹之事,言远别离之苦,并借《竹书》杂记见逼舜禹、南巡野死之说,点缀其间,以著人君失权之戒。使其词闪幻可骇,增奇险之趣。盖体干于楚《骚》,而韵调于汉铙歌诸曲,以成为一家语,参观之,当得其源流所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