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七


 

  南 都 行


 

《文选》有张衡《南都赋》,李善注:挚虞曰:南阳郡治宛,在京之南,故曰南都。按:南阳是光武旧里,即位之后建都洛阳,以南阳为别都,谓之南都。


 

       南都信佳丽,   武阙横西关[1]

       白水真人居[2] 万商罗廛圜[3]


       高楼对紫陌[4] 甲第连青山[5]

       此地多英豪,   邈然不可攀。


       陶朱与五羖[6] 名播天壤间。

       丽华秀玉色[7] 汉女娇朱颜。


       清歌遏流云[8] 艳舞有余闲。

       遨游盛宛洛[9] 冠盖随风还[10]


       走马红阳城[11]呼鹰白河湾[12]

       谁识卧龙客[13]长吟愁鬓斑。


注释

  • 1. 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尔其地势,则武阙关其西,桐柏揭其东。”李善注:“武阙山为关,而在西弘农界也。”
  • 2. 《后汉书》:王莽篡位,忌恶刘氏,以钱文有金刀,故改为货泉。或以货泉字为白水真人。《宋书》:王莽忌恶汉,而钱文有金,乃改铸货泉以易之。既而光武起于春陵之白水乡,货泉之文为“白水真人”也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后汉世祖宅在随州枣阳县东南三十里。宅南三里有白水,《东京赋》所谓“龙飞白水”也。
  • 3. 《议书》:南阳,其俗夸奢,上气力,好商贾。《蜀都赋》:“市廛所会,万商之渊。”赵岐《孟子注》:“廛,市宅也。”《说文》:“圜,市垣也。”
  • 4. 刘孝绰诗:“纡余出紫陌,迤逦度青楼。”
  • 5. 《汉书•霍光传》:赏赐甲第一区。《释常谈》:好宅谓之甲第,甲者,首也。
  • 6. 《史记•越世家》;范蠡怀其重宝,间行以去,止于陶,以为此天下之中,交易有无之路通,为生可以致富矣。于是自谓陶朱公。《秦本纪》:晋献公灭虞,虏百里傒,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。百里傒亡秦走宛,楚鄙人执之。缪公闻百里傒贤,欲重赎之,恐楚人不与,乃使人谓楚曰:“吾媵臣百里傒在焉,请以五羖羊皮赎之。”楚人遂许,与之。当是时,百里傒年已七十余。缪公释其囚,与语国事,三日,缪公大悦,授之国政,号曰五羖大夫。《记集解》:《素王妙论》曰:范蠡,南阳人。《史记正义》:百里奚,南阳宛人。《水经注》:百里奚,宛人也。于秦为贤大夫,所谓“迷虞智秦”者也。又曰:宛城南三十里,有一城名三公城,城侧有范蠡祠。蠡,宛人,祠即故宅也。
  • 6. 《史记•越世家》;范蠡怀其重宝,间行以去,止于陶,以为此天下之中,交易有无之路通,为生可以致富矣。于是自谓陶朱公。《秦本纪》:晋献公灭虞,虏百里傒,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。百里傒亡秦走宛,楚鄙人执之。缪公闻百里傒贤,欲重赎之,恐楚人不与,乃使人谓楚曰:“吾媵臣百里傒在焉,请以五羖羊皮赎之。”楚人遂许,与之。当是时,百里傒年已七十余。缪公释其囚,与语国事,三日,缪公大悦,授之国政,号曰五羖大夫。《记集解》:《素王妙论》曰:范蠡,南阳人。《史记正义》:百里奚,南阳宛人。《水经注》:百里奚,宛人也。于秦为贤大夫,所谓“迷虞智秦”者也。又曰:宛城南三十里,有一城名三公城,城侧有范蠡祠。蠡,宛人,祠即故宅也。
  • 7. 《后汉书》:光烈阴皇后,讳丽华,南阳新野人。初,光武适新野,闻后美,心悦之。后至长安,见执金吾车骑甚盛,因叹曰:“仕宦当作执金吾,娶妻当得阴丽华。”更始元年,遂纳后于宛当成里。
  • 8. 《列子》:薛谭学讴于秦青,未穷青之技,自谓尽之。遂辞归,秦青勿止,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
  • 9. 谢朓诗:“宛、洛佳邀游,春色满皇州。”《古诗》:“驱车策驽马,游戏宛与洛。”李周翰注:“宛,南阳也。洛,洛阳也。”
  • 10. 曹植诗:“轻裾随风还。”
  • 11. 《汉书•地理志》:南阳郡有红阳侯国。张景阳《七命》:“驾红阳之飞燕,骖唐公之骕驦。”
  • 12. 《一统志》:清水,在南阳府城东三里,俗名白河。其源出自嵩县双鸡岭,东南流,经南阳新野,会梅溪,洱、灌、湍水,留山黄渠,栗、鸦、泗、潦、刁等河,与泌水合流,南至襄阳入汉江。
  • 13. 《三国志》:诸葛亮,字孔明,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先主屯新野,徐庶谓先主曰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。将军岂愿见之乎?”《汉晋春秋》:亮家于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,号曰隆中。《出师表》所谓“臣本布衣,躬耕南阳”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