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七


 

   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


 

《尔雅》:华山为西岳。在今陕西西安府华阴县南十里,高数千仞,石壁层叠,有如削成。上有芙蓉、落雁、玉攻三峰,又有八卦池、太乙池、白莲池、菖蒲池、二十八宿池、细辛坪、玉女洗头盆、老君洞、仙棋台、苍龙岭、日月崖、仙掌岩诸胜。所谓云台者,乃其东北之峰也。两巘竞高,四面悬绝,崔嵬独秀,有若台形。下有穴,昔有人入此穴,出东方山而行,云经黄河底,闻上有流水之声。


 

      西岳峥嵘何壮哉!   黄河如丝天际来[1]

      黄河万里触山动,   盘涡毂转秦地雷[2]


      荣光休气纷五彩[3] 千年一清圣人在[4]

      巨灵咆哮擘两山[5] 洪波喷流射东海。


      三峰却立如欲摧,   翠崖丹谷高掌开[6]

      白帝金精运元气[7] 石作莲花云作台[8]


      云台阁道连窈冥,   中有不死丹丘生。

      明星玉女备洒扫[9] 麻姑搔背指爪轻[10]


      我皇手把天地户[11]丹丘谈天与天语[12]

      九重出入生光輝,   东求蓬莱复西归。


      玉浆傥惠故人饮,   骑二茅龙上天飞[13]


注释

  • 1. 《癸辛杂识》:五岳惟华岳极峻,直上四十五里。遇无路处,皆挽 铁絙以上。有西岳庙在山顶,望黄河一衣带水耳。
  • 2. 郭璞《江赋》:“盘涡毂转,凌涛山颓。”李善注:“涡,水旋流也。”张铣注:“盘涡,言水深风壮,流急相冲,盘旋作深涡,如毂之转。”
  • 3. 《尚书中候》:尧即政七十载,修坛河、洛。仲月辛日昧明,礼备,至于日稷,荣光出河,休气四塞。郑玄注:荣光,五色,从河水中出。休,美也。四塞,炫耀四方也。
  • 4. 《拾遗记》:黄河千年一清,至圣之君以为大瑞。
  • 5. 《西京赋》:“缀以二华,巨灵赑屃,高掌远跖,以流河曲,厥迹犹存。”薛综注:巨灵,河神也。华山对河东首阳山,黄河流于二山之间。古语云:此本一山,当河,河水过之而曲行。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,以足踏离其下,中分为二,以通河流。手足之迹,于今尚在。《遁甲开山图》曰:有巨灵胡者,遍得坤元之道,能造山川,出江河。
  • 6. 《太平寰宇记》:《名山记》云:华岳有三蜂,直上数千仞,基广而峰峻,自下小岑叠秀,迄于岭表,有如削成。今博山香炉,形实象之。《华山记》:太华山削成而四方,直上至顶,列为三峰,其西为莲花峰,峰之石窳隆不一,皆如莲叶倒垂,故名是峰日莲花。其南曰落雁峰,上多松桧,故亦曰松桧峰。白帝宫在其间,俯眺三秦,旷莽无际,黄河如一缕水,缭绕岳下。其东蜂曰朝阳峰,峰之左胁中有一峰,状甚秀异,如为东峰所抱者,曰玉女峰,乃东蜂之支峰也。世之谈三峰者,数玉女而不数朝阳,非矣。山之东北则为仙人掌,即所谓巨灵掌也。岩壁黑色,石膏自璺中流出,凝结成痕,黄白相间,远望之见其大者五岐如指,好奇者遂传为巨灵劈山之掌迹。掌长三十丈许,五指参差,中指直冠峰顶,长二十丈。唐王涯作《太华仙掌辨》,谓太华之首蜂有五崖,比壑破岩而列,自下远望之,偶为掌形,俗传则曰巨灵劈剖,掌迹犹存,《贾氏谈录》:华岳掌,其色丹紫,正如肉色。每太阳对照则尽见之,及日暮则渐隐而不见。樵者曰:仙掌者,盖绝地之上,群壑聚会之所,石色頳然,望之适类于掌耳。其说皆辟巨灵掌迹之讹,似矣,而犹不得其体状。明王履游华山,坐玉女峰东北岩上,细察而后得之。乃曰:王涯所辨似得于传闻,未尝如吾之近观也。盖山石本黑,膏出于璺,从上溜下,作淡黄微白色,间之黑壁中,上则五岐,下则片属,岐者如指,属者如掌。复有细溜无数,杂五岐间,自远望之,细者不见,惟见其大者,故五岐如指耳,宁有五崖比壑破岩而列哉?且膏所溜处,比比皆有,岂惟此掌为然?此掌之外,日月岩最多,其次则东峰西壁近于杨氏石室者,其色状与此掌漏痕不殊,但彼不类物形,故不以为异而见称耳。
  • 7. 《枕中书》:金天氏为白帝,治华阴山。
  • 8. 慎蒙《名山记》:李白诗“石作莲花云作台”,今观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,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,其下为云台峰,自远望之,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也。
  • 9. 郭璞《山海经注》:太华山上有明星玉女,持玉浆,得上服之,即成仙。道险僻不通。
  • 10. 《诗含神雾》云:《神仙传》:麻姑手爪似鸟,蔡经见之,心中念曰:“背大痒时,得此爪以爬背,当佳也。”王远已知经心中所言,即使人牵经,鞭之曰:“麻姑,神人也,汝何忽谓其爪可爬背耶?”
  • 11. 《汉武帝内传》:王母命侍女法安婴歌《元灵之曲》,曰:“天地虽廓寥,我把天地户。”
  • 12. 李善《文选注》:《史记》:齐人为谚曰:“谈天衍。”刘向《别录》曰:邹衍之所言五德终始,天地广大,书言天事,故曰谈天。
  • 13. 《列仙传》:呼子先者,汉中关下卜师也,老寿百余岁。临去,呼酒价老妪曰:“急装,当与妪共应中陵王。”夜有仙人持二茅狗来,至,呼子先,子先持一与酒家妪,得而骑之,乃龙也。上华阴山,常于山上大呼,言子先、酒家母在此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