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七


 

东 山 吟

 

原注:土山,去江宁城三十五里,晋谢安携妓之所。


 

《太平寰宇记》:土山,在升州上元县南三十里。按《丹阳记》:晋太傅谢安旧隐会稽东山,因筑土像之,无岩石,故谓土山也。有林木、台观、娱游之所,安常请朝中贤士、子姓亲属会宴于此。《江南通志》:东山,在江宁府城东南三十里,一名土山。晋谢安先隐居会稽东山,既出,心尝思忆,因筑土为山拟之,寄怀欣赏。《晋书》云:谢安于土山营墅,楼馆林竹甚盛,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,即此地也


 

       携妓东土山,  怅然悲谢安。

   我妓今朝如花月,  他妓古坟荒草寒。


   白鸡梦后三百岁[1],洒酒浇君同所欢。

   酣来自作青海舞,  秋风吹落紫绮冠。


   彼亦一时,此亦一时,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[2]


注释

  • 1. 《晋书》:谢安虽受朝寄,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及镇新城,尽室而行,造泛海之装,欲须经略粗定,自江道还东,雅志未就,遂遇疾笃,怅然谓所亲曰:“昔桓温在时,吾惧不全,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,见一白鸡而止。乘温舆者,代其位也;十六里止,今十六年矣。白鸡主酉,今太岁在酉,吾病殆不起乎!”乃上疏逊位,寻薨。杨齐贤曰:自安至太白时,三百余岁耳,一本作“五百”,非是。
  • 2. 《世说》:桓公伏甲设馔,广延朝士,因此欲诛谢安、王坦之.王甚遽,问谢曰:“当作何计?”谢神意不变,谓文度曰:“晋祚存亡,在此一行。”相与俱前,王之恐状,转见于色,谢之宽容,愈表于貌,望阶趋席,方作洛生咏,讽“浩浩洪流”。桓惮其旷远,乃趣解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