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十一


 

 

 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

  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


 

       黄口为人罗[1] 白龙乃鱼服[2]

       得罪岂怨天,   以愚陷网目[3]


       鲸鲵未剪灭[4] 豺狼屡翻覆[5]

       悲作楚地囚,   何由秦庭哭[6]


       遭逢二明主[7] 前后两迁逐[8]

       去国愁夜郎,   投身窜荒谷[9]


       半道雪屯蒙[10],旷如鸟出笼[11]

       遥欣克复美,   光武安可同。


       天子巡剑阁[12]储皇守扶风[13]

       扬袂正北辰[14]开襟揽群雄[15]


       胡兵出月窟, 破关之东。

       左扫因右拂, 旋收洛阳宫。


       回舆入咸京, 席卷六合通[16]

       叱咤开帝业[17]手成天地功[18]


       大驾还长安[19]两日忽再中[20]

       一朝让宝位,   剑玺传无穷[21]


       愧无秋毫力,   谁念矍铄翁[22]

       弋者何所慕,   高飞仰冥鸿[23]


       弃剑学丹砂,   临炉双玉童。

       寄言息夫子,   岁晚陟方蓬[24]


注释

  • 1. 《家语》:孔子见罗雀者,所得皆黄口小雀。问之曰:“大雀独不得何也?”罗者曰:“大雀善惊而难得,黄口贪食而易得。”黄口,雀之初生,其吻尚带黄色者也。
  • 2. 《东京赋》:“白龙鱼服,见困豫且。”事详六卷注。
  • 3. 王融《策秀才文》:“为网罗之目尚简。”李周翰注:“目,网孔也。”
  • 4. 《粱书》:宗社缀旒,鲸鲵未剪。曹冏《六代论》:“扫除凶逆,剪灭鲸鲵。”李周翰注:“鲸鲵,大鱼,吞食小鱼者,以喻不义人也。”
  • 5. 鲍照诗:“边尘屡翻覆。”
  • 6. 《吴越春秋》:申包胥乃之于秦,求救楚,昼驰夜趋,足踵跖劈,裂裳裹膝,鹤倚哭于秦庭,七日七夜,口不绝声。
  • 7. 二明主,谓玄宗、肃宗。
  • 8. 太白前事明皇,被谗遭逐,后值肃宗,坐累远流,所谓两迁逐也。
  • 9. 庾信《哀江南赋序》:“予乃窜身荒谷,公私涂炭。”
  • 10. 杨素诗:“在昔天地闭,品物属屯蒙。”屯蒙者,艰难蒙晦之义。
  • 11. 《楞严经》:远离三有,如鸟出笼。
  • 12. 剑阁,入蜀之险道,已见前注。时明皇幸蜀,故曰“天子巡剑阁”。
  • 13. 至德元载七月,改扶风为凤翔郡。二载二月,肃宗幸风翔。至十月,两京克复,始自凤翔还长安。驻兵扶风者凡十月,故曰“储皇守扶风”。
  • 14. 《初学记》:《荆州星占》曰:“北辰,一名天关,一名北极。”北极者,紫宫太一座也,此以喻天子之位。
  • 15. 《晋书》:张宾谦虚敬慎,开襟下士,士无贤不肖,造之者莫不得尽其情。《后汉书•邓禹传》:“于今之计,莫如延揽英雄。”
  • 16. 《旧唐书•郭子仪传》:二年九月,从元帅广平王率蕃汉之师十五万,进收长安。回纥遣叶护太子领四千骑,助国讨贼。子仪与叶护宴狎修好,誓平国难,相得甚欢。子仪与贼将安守忠、李归仁战于京西香积寺之北。王师结阵,横亘三十里,贼众十万阵于北,回纥以奇兵出贼阵之后,夹攻之,贼军人溃,自午至酉,斩首六万级。贼将张通儒守长安,闻归仁等败,夜奔陕郡。翌日,广平下人京师,老幼百万,夹道欢叫,涕泣而言曰:“不图今日复见官军。”广平王休士三日,率师东趣。十月,安庆绪遣严庄悉其众十万来赴,与张通儒同抗官军,屯于陕西,负山为阵。子仪以大军击其前,回纥登山乘其背,遇贼潜师于山中,与斗过期,大军稍却。贼分兵三千人,绝我归路,子仪麾回纥令进,尽杀之。师驰至其后,于黄埃中发十余矢.贼惊顾曰:“回纥来。”即时大败,僵尸遍山泽。严庄、张通儒走归洛阳,遂与安庆绪渡河保相州。子仪奉广平王入东都,陈兵于天津桥,士庶欢呼于路。《史记》:“席卷天下,包举宇内。”
  • 17. 《字林》:“叱咤,发怒也。”《汉书》:五载而成帝业。
  • 18. 《国语》:“夫成天地之大功者,其子孙未尝不章,虞、夏、商、周是也。”
  • 19. 蔡邕《独断》:大驾则公卿奉引,大将军参乘,太仆御,属车八十一乘,备千乘万骑在长安,出祀天于甘泉,备之。《西京赋》云:“大驾幸乎平乐之馆。”吕延济注:“大驾,天子驾也。”盖后人泛指天子之驾为大驾。
  • 20. 《易解终备》:“日再中,乌连嬉。仁圣出,握知时。”《封禅书》:新垣平言:“臣候日再中。”居顷之,日却复中。
  • 21. 《周易》:“圣人之大宝曰位。”《西京杂记》: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,高帝斩白蛇剑。《肃宗纪》:至德二载十月癸亥,上自凤翔还京,遣太子太师韦见素入蜀迎上皇。丙寅至望贤宫,得东京捷书,上大喜。丁卯入长安,士庶涕泣拜忭曰:“不图复见吾君。”十二月丙午,上皇至自蜀,上至望贤宫奉迎。上皇御宫南楼,上望楼辟易,下马趋进,再拜蹈舞称庆。上皇下楼,上匍匐奉上皇足,涕泗呜咽,不能自胜。遂扶侍上皇御殿,亲自进食。自御马以进,上皇上马,又躬揽辔而行,止之后退。上皇曰:“吾享国长久,吾不知贵。见吾儿为天子,吾知贵矣。”上乘马前寻,自开远门至丹风门,旗帜烛天,彩棚夹道,士庶抃舞路侧,皆曰:“不图今日再见二圣。”百僚班于含元殿庭,上皇御殿,左相苗晋卿率百辟称贺。上皇诣长乐殿,谒九庙神主,即日幸兴庆宫。上请归东宫,上皇遣高力士再三慰譬而止。十二月甲子,上皇御宣政殿,授上传国玺,上于殿下涕泣而受之。
  • 22. 《后汉书》:武威将军刘尚,击武陵五溪蛮夷,深入,军没。马援因复请行,时年六十二,帝愍其老,未许之。援自请曰:“臣尚能披甲上马。”帝令试之,援据鞍顾盼,以示可用。帝笑曰:“矍铄哉,是翁也!”章怀太子注:“矍铄,勇貌。”
  • 23. 又《逸民传》:扬雄曰:“鸿飞冥冥,弋者何篡焉”!言其违患之远也。章怀太子注“篡”字,诸本或作“慕”,《法言》作“篡。”宋衷曰:篡,取也。鸿高飞冥冥薄天,虽有弋人,何所施巧而取焉。喻贤者隐处,不罹暴乱之害也。
  • 24. 方、蓬,方丈、蓬莱,海中二神山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