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二十


 

 

 游泰山六首


 

《史记·正义》:泰山,一曰岱宗,东岳也,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山东通志》:泰山,在济南府泰安州北五里,一曰兖镇。周围一百六十里,自山下至绝顶四十余里。上有石表巍然,传是秦时无字碑。


 

  其 一


 

       四月上泰山,  石平御道开[1]

       六龙过万壑,  涧谷随萦回[2]


       马迹绕碧峰,  于今满青苔。

       飞流洒绝巘[3],水急松声哀。


       北眺崿嶂奇[4],倾崖向东摧。

       洞门闭石扇,  地底兴云雷。


       登高望蓬瀛,  想象金银台[5]

       天门一长啸[6],万里清风来。


       玉女四五人,  飘飖下九垓[7]

       含笑引素手,  遗我流霞杯[8]


       稽首再拜之,  自愧非仙才[9]

       旷然小宇宙,  弃世何悠哉。


注释

  • 1. 《旧唐书》: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,东封泰山,发自东都。十一月丙戌,至兖州岱宗顿。己丑日南至,备法驾登山,仗卫罗列山下百余里,诏行从留于谷口,上与宰臣礼官升山。庚寅,祀昊天上帝于上坛,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坛。礼毕,藏玉册于封祀坛之石磩。然后燔紫燎发,群臣称万岁,传呼自山顶至岳下,震动山谷。
  • 2. 《宋书》:天子所御驾六,其余副车皆驾四。按《宋书》称:朽索御六马。《逸礼•王度记》曰:天子驾六。袁盎谏汉文驰六飞。魏时天子亦驾六。六龙之义本此,余见八卷注。鲍照诗:“千岩盛阻积,万壑势顺萦。”
  • 3. 孙绰《天台山赋》:“瀑布飞流以界道。”张协《七命》:“登绝巘,溯长风。”绝巘,高峰也。
  • 4. 鲍照诗:“合沓娉嶂云。”
  • 5. 郭璞诗:“神仙排云出,但见金银台。”
  • 6. 《山东通志》:上泰山,屈曲盘道百余,经南天门,东西三天门,至绝顶,高四十余里。左思诗:“长啸激清风。”
  • 7. 郭璞诗,“升降随长烟,飘飖戏九垓。”张铣注:“九垓,九天也。”
  • 8. 《抱朴子》:项曼都入山学仙,十年而归家,曰:“仙人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,辄不饥渴。”
  • 9. 《汉武内传》:王母曰:“虽当语之以至道,殆恐非仙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