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二十


 

 

 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

 

   原注:山在南陵铜井西五里,有古精舍。


 

南陵县,隶宣州。《容斋随笔》:唐人呼县丞为赞府。《潜确居类书》:《舆地纪胜》:五松山,在铜陵县南,铜官西南。山旧有松,一本五枝,苍鳞老干,翠色参天。


 

       安石泛溟渤[1],独啸长风还。

       逸韵动海上[2],高情出人间。


       灵异可并迹,  澹然与世闲。

       我来五松下,  置酒穷跻攀。


       征古绝遗老,  因名五松山[3]

       五松何清幽,  胜境美沃洲[4]


       萧飒鸣洞壑,  终年风雨秋。

       响入百泉去[5],听如三峡流[6]


       剪竹扫天花[7],且从傲吏游[8]

       龙堂若可憩[9],吾欲归精修。


注释

  • 1. 溟渤,海也,见七卷注。
  • 2. 《世说》:谢太傅盘桓东山时,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,风起浪涌,孙、王诸人色并遽,便唱使还。太傅神情方王,吟啸不言,舟人以公貌闲意悦,犹去不止。既风转急,浪猛,诸人皆喧动不坐,公徐云:“如此将无归。”舟人即承响而回。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。
  • 3. 胡震亨曰:观此诗,是五松非山本名,乃太白所名,亦如名九华也。
  • 4. 《太平寰宇记》:沃洲山,在越州剡县东七十二里。施宿《会稽志》:沃洲山,在新昌县东三十二里。晋白道猷、法深、支遁,皆居之。戴、许、王、谢十八人与之游,号为胜会,亦白莲社之比也。唐白乐天《山院记》云:东南山水,剡为面,沃洲、天姥为眉目。山有灵湫、杖锡泉、养马坡、放鹤蜂,皆因支道林得名。吴虎臣《漫录》云:沃州、天姥,号山水奇绝处。自异僧白道猷来自西天竺,赋诗云:“连峰数十里,修林带平津。茅茨隐不见,鸡鸣知有人。”晋、宋之世,隐逸为多。
  • 5. 《诗•大雅》:“逝彼百泉。”
  • 6. 《通鉴地理通释》:三峡,广溪峡、巫峡、西陵峡也。广溪为三峡之首,昔禹凿以通江,所谓巴东之峡,东至西陵七百里。萧飒、风雨、百泉、三峡,皆状五松涛声之美。
  • 7. 《法华经》:时诸梵天王雨众天花,香风时来,吹去萎者,更雨新者。
  • 8. 郭璞诗:“漆园有傲吏。”
  • 9. 《江南通志》:龙堂精舍,在南陵县五松山。李白与南陵常赞府游此,有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