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二十二


 

 

  荆门浮舟望蜀江


 

胡三省《通鉴注》:荆门,在峡州宜都县,其地有荆门山,故后人因以广称其境皆曰荆门耳。


 

       春水月峡来[1],浮舟望安极。

       正是桃花流[2],依然锦江色[3]


       江色绿且明,  茫茫与天平。

       逶迤巴山尽[4],摇曳楚云行[5]


       雪照聚沙雁,  花飞出谷莺[6]

       芳洲却已转,  碧树森森迎[7]


       流目浦烟夕[8],扬帆海月生[9]

       江陵识遥火,  应到渚宫城[10]


 

陆放翁曰:杜子美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,李太白“蜀江绿且明”,用“湿”字、“”字,可谓夺化工之巧,世未有拈出者。又放翁《入蜀记》曰:与儿辈登堤观蜀江,乃知李太白《荆门望蜀江》诗“江色绿且明”,真善状物也。


注释

  • 1. 《通典》:渝州巴县有明月峡,其山上石壁有圆孔,形如满月,故以为名。《方舆胜览》:明月峡,在重庆府巴县,石壁高四十丈,有孔若明月。庾信《枯树赋》:“临风亭而唳鹤,对月峡而吟猿。”
  • 2. 《汉书•沟洫志》:“来春桃花水盛,必羡溢。”颜师古注:“《月令》:仲春之月,始雨水,桃始花。盖桃方花时,既有雨水,川谷冰泮,众流猥集,波澜盛长,故谓之桃花水耳。”《韩诗传》云:“三月桃花水。”
  • 3. 《通典》:蜀郡成都县有锦江。按:锦江,即蜀江也。成都人织锦既成,取此水濯之,则色更鲜丽,故又谓之锦江。
  • 4. 《说文》:“逶迤,邪去貌。”《通典》:峡州夷陵郡巴山县北有山,曲折似巴字,因以为名。
  • 5. 鲍照诗:“摇曳高帆举。”
  • 6. 昭明太子《锦带书》:“啼莺出谷,争传求友之声。”
  • 7. 《说文》:“森,木多貌。”
  • 8. 《后汉书•冯衍传》:游精宇宙,流目八紘。
  • 9. 谢灵运诗:“扬帆采石华。”
  • 10. 《通典》:荆州江陵县,故楚之郢地,秦分郢置江陵县,今县界有渚宫城。《方舆胜览》:江陵府有渚宫。《郡县志》:楚别宫也。《左传》:楚子西沿汉泝江,将入郢。王在渚宫见之。今之城,楚船官地也。梁元帝名以渚宫。《一统志》:渚宫,在江陵故城东南,楚建。梁元帝即位渚宫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