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对:0

巻二十二


 

 

     上 三 峡


 

       巫山夹青天,  巴水流若兹[1]

       巴水忽可尽,  青天无到时。


       三朝上黄牛[2],三暮行太迟。

       三朝又三暮,  不觉鬓成丝。


注释

  • 1. 《唐书•地理志》:夔州巫山县有巫山。《一统志》:巫峡.在夔州府巫山县东三十里,即巫山也。与西陵峡、归峡并称三峡。连山七百里,略无断处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日月。巴水,谓三巴之水,经三峡中者而言。《太平御览》《三巴记》曰:阆、白二水合流,自汉中至始宁城下入涪陵,曲折三回,如“巴”字,故曰巴江。经峻峡中,谓之巴峡,即此水也。
  • 2. 《太平寰宇记》:峡州夷陵县有黄牛山。盛弘之《荆州记》云:南岸重岭叠起,最外高崖间有石状如人负刀牵牛,人黑牛黄,成就分明。此岩既高,加以江湍纡回,虽途经信宿,犹望见之。行者歌曰:“朝发黄牛,暮宿黄牛。三朝三暮,黄牛如故。”